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节日作文 话题作文 字数作文 作文素材

成语故事

时间:2023-02-06 09:05:41 成语 我要投稿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篇1

  【注音】yān zhāo shì jùn

成语故事

  【出处】家僮愕视欲先鞭,枥马惊嘶还屡顾。始知物妙皆可怜,燕昭市骏岂徒然。 唐·高適《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

  【解释】指战国时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的事。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燕昭好马、燕骏千金

  【同韵词】斜行横阵、长篇大论、陇头音信、闳言高论、卖弄学问、一饮而尽、有隙可趁、一之已甚、清谈高论、一偏之论、......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昭王即位后为了强国急于招揽人才,郭隗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就得到三匹千里马。借此劝说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就会闻风而至

  成语故事 篇2

  "八仙过海",道教掌故之一。"八仙"一般是指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人物。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八仙过海是精彩的八仙故事之一。其生动的'记述见于明吴元泰之《东游记》。该书写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惩恶扬善。有一天,他们一起到了东海,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建议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显"神通"而过。其他诸位仙人都响应吕洞宾的建议,将随身法宝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宝之上,乘风逐浪而渡。后来,人们把这个掌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成语故事 篇3

  以珠弹雀的成语故事讲的是鲁哀公了解到颜阖非常贤明,想要他出山帮助自己,可是贫穷的颜阖并不吃收礼物这一套。品行端正的人,即使出身贫穷,富贵送上门也不会受诱惑,这样的人才实属难得。

  1 以珠弹雀的成语故事

  鲁哀公听说颜阖非常贤明,就派人给他送礼物请他出山。贫穷的.颜阖不受。庄子就此事发表感慨,颜阖无意于富贵,富资送上门,他不欢迎。这样的人难得。而那些不惜牺牲生命去追求富贵就如同“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一样不值得。

  2 以珠弹雀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yǐ zhū tán què

  【解释】用珍珠弹麻雀。比喻轻重颠倒,得不偿失。

  【出处】《庄子·让王》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方法不对

  【近义词】得不偿失

  3 以珠弹雀的成语故事点评

  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方法用错,轻重颠倒,得不偿失。故事中的颜阖就不是贪图富贵的人,鲁哀公用送礼的方式请他出山帮助自己治理,是方法用错了。要用自己正确的理念和对百姓的担忧或许能打动颜阖这样的人呢?在平时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要找对方法去解决,还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成语故事 篇4

  【注音】shí biàn láo xīn

  【典故】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

  【释义】形容见识卓越。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见识卓越

  【结构】紧缩式

  【押韵词】投辖留宾、贯穿古今、返朴归真、离析涣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利令智昏、借书留真、桑间之音、探赜钩深、形影相亲、......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荀勖曾经跟随晋武帝外出,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到处找不到柴火做饭,厨师只好把带去的.旧车的车脚卸下烧火做饭。席间,荀勖对晋武帝说:“这饭是用腐朽的木柴烧出来的。”晋武帝不信,派人去询问,情况果然如此

  【示例】食辨劳薪,人知有荀勖,而不知有师旷。 清·沈廷文《广事同纂》

  成语故事 篇5

  【拼音】jué mù wú mén

  【典故】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

  【释义】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忠臣被谗诛杀

  【结构】动宾式

  【近义词】抉目东门、抉目胥门、抉目悬门

  【押韵词】钦差大臣、掉舌鼓唇、春风风人、翻脸不认人、大汗涔涔、卓乎不群、才貌超群、骇人听闻、火列星屯、机变如神、......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员(字子胥)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一把自尽。伍子胥临死时说:“把我的眼睛挖出放到吴国东城门上,让我看到越国将来消灭吴国。”没过多久,吴国被越国所灭

  【成语示例】鞭尸楚墓生前孝,抉目吴门死后忠。 明·高启《谒伍相祠》

  成语故事 篇6

  一天,小巷里搬进来了一个人,张三。

  慢慢地小巷里的人就发现张三是一个奇怪的人,奇怪不是因为他不爱说话,奇怪是奇怪在他一年四季都戴着一顶帽子,没有人见过他不戴帽子的样子。

  据说,因为张三秃顶,地中海,所以常年戴着帽子。

  据说,张三其实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戴着帽子是因为他有一种奇怪的病,头部不能被风吹到。

  据说,张三年轻时和人打架,头顶被板砖砸了一个坑,住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院。但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疤,就一直戴着帽子。

  据说,那是因为一个算命的给他算过。。。

  据说。。。

  没有人确切知道为什么,也有好事的人去问巷口理发店的王师傅,王师傅只是笑笑,什么也不说。

  慢慢地,小巷里的人都知道了,只要见到一个戴着深褐色帽子的人低着头度着方步走来,那个人肯定就是张三。

  日子一天天的过,大家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谁也不干涉谁。

  突然有一天,有个小孩子发现,戴着深褐色帽子的人似乎不是张三,是张三楼上的李四。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人,一个传一个,后来大家都发现了,戴着帽子的人不是张三,是李四。

  张三呢?没有人知道。

  好事的人又去巷口理发店里问,那时王师傅已经退休了,接替他的'是一个小伙子。

  小伙子说,有张三这个人么,戴帽子的人一直都是李四啊。

  张冠李戴释义: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拓展阅读:用张冠李戴造句

  1. 把李白的诗说成是杜甫的,这不是张冠李戴吗?

  2. 还原情境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

  3. 你一定要看仔细,可别张冠李戴,错怪了人。

  4. 妈妈常把影歌星的名字张冠李戴,弄得我们啼笑皆非。

  5. 这些人采用张冠李戴手法,硬把物理学上的"相对论"说成是哲学上的"相对主义"。

  6. 歹徒想使用张冠李戴的矇混技俩逃避刑责,结果被警方一眼识破。

  7. 我常常的把水浒传上的人物张冠李戴的乱说一气,老师告诉我不能囫囵吞枣的看书!

  8. 奖状是老李的,他却张冠李戴,发给了老王。

  9. 我们这样张冠李戴,引来了观众们一阵阵爆笑声。

  10. 他生性迷糊,待人接物常常张冠李戴,闹了不少笑话。

  11. 演讲者所举事例张冠李戴,真个贻笑大方。

  12. 把沈雁冰的笔名说成是老舍,这不是张冠李戴是什么?

  13. 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成语故事 篇7

  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三国演义》,我发现刘备这个人很有特点。刘备他这个人,是人们公认的“厚脸皮”,总爱哭。可我认为他哭的好,因为他会哭,不是耍小性子的哭。为达到目标,他可以哭得有真情实感,可以哭得感天动地,甚至可以让所有的人信以为真,当做他动情了。正因为他能厚着脸皮哭,所以在关羽被杀后让人认为他动了真情,从而进一步收买人心,此种方法虽不可取,但更能发现他的聪明。正如刘备装哭,他做人也装。虽说刘备劝刘表偷袭曹营不成,但他忍着气,对刘表说:“战争机会多的是。”又如与曹操青梅煮酒,当曹说:“今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曹耳。”这时,他惊得“失箸”,可拾起筷子时又说:“为惊雷所至。”刘备的.做法虽说有些不可取,但在当今社会上,该装还得装,但不能再象刘备那么诈了;装也要看时机,该装时便要装,但对朋友、师长、父母,却不可伪装。社会上防人之心不可无;亲朋好友,师生之间,却只瞒得过一时瞒不过一世,屠格涅夫日记中骂都德的话,使都徳郁郁而终,所以有时伪装不可龋希望人们可以把谎言,伪装用善良的地方,让社会安宁,而不能象刘备般一味地装,心存不良或分辨不清该不该装,刘备的做法还是有些不可取之处的。希望大家多一些真诚,少一些伪装。这样,生活就充满阳光。

  成语故事 篇8

  破釜沉舟

  秦朝末期,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即位。

  秦始皇称霸于诸侯列国,胡亥也想称霸于列国。为此,他刚刚登上王位,就派大将章邯率领大军首先打败了陈胜、吴广的起义队伍,然后北渡黄河前去攻打赵国。赵国不是秦国的对手,结果,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于是,赵王就派使者前往楚国去请求援助。

  赵国的使者到楚国后,就直奔楚宫去见楚怀王,一五一十地哭诉起了秦将章邯攻打赵国的暴行……当时,项羽正好在场。项羽怒火中烧。他对楚怀王说道:“我们应当马上发兵救赵,我愿去跟章邯拼一个死活……”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谁知,宋义率领兵马到达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就安营扎寨,不再前进,一连四十六天一直按兵不动,不敢与秦军决战。对此项羽十分不满,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再进攻。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杀了宋义之后,项羽就立即派他的.手下将领英布等人带领两万人马要渡过漳河去打秦将章邯。听说楚军要渡河,章邯派司马欣和董翳领兵去拦阻。他们哪里是英布等人的对手?一交锋就打了败仗,急忙后退。于是,英布等人就顺利地渡过了漳河,并牢固地占领了河的对岸。紧接着,项羽即率领所有的军队都渡过河去。

  就在全军刚刚渡过河后,项羽便吩咐士兵,每人只许带上三天干粮,把所有做饭的釜(即锅)砸了,把所有渡河的舟沉在了河底,把兵营也毁了(“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他对将士们说:“成败在此一举。这次咱们打仗,只准进,不准退;三天里头必须将秦兵打败。我们要和敌人血战到底,不获全胜,誓不收兵!”

  将士们看到锅砸了,船沉了,一点退路也没有了,因此,就都抱着死战到底的决心和秦军拚杀起来。结果,楚兵以一当十,喊声震天,锐不可当。经过九次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救了赵国。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拼死一战,决心很大。

  成语故事 篇9

  【注音】duàn hè xù fú

  【典故】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庄子·骈拇》

  【解释】断:截断;续:接;凫:野鸭。截断鹤的长腿去接续野鸭的`短腿。比喻行事违反自然规律。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行事违反自然规律

  【结构】连动式

  【近义词】揠苗助长

  【同韵词】孳蔓难图、拔毛连茹、言笑自如、黄公酒垆、激贪厉俗、遁世离俗、心满意足、以毒攻毒、重手累足、开门受徒、......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个愚蠢而善良的人看到郊外一群群野鸭子和白鹤在水里啄食嬉戏。他发现鹤腿长,野鸭的脚杆很短。他想这样一起走路不路不方便,就把他们捉来,砍下鹤的一截腿杆接到野鸭的脚上,这样他们都不能走路了

  【成语示例】断鹤续凫,娇作者妄;移花接木,创始者奇。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

  成语故事 篇10

  【注音】píng tóu pǐn zú

  【典故】那全副精神又注在各妓,那个好颜色,那个好太度,评头品足,少不免要乱哦几句诗出来了。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

  【释义】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乱发议论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评头论足、品头评足、说长道短

  【反义词】无可非议、无可厚非

  【同韵词】贞不绝俗、无妄之福、高世骇俗、遗风馀俗、贩夫走卒、宿学旧儒、烟波钓徒、江左夷吾、略识之无、发隐摘伏、......

  【谜语】鞋帽讲究

  【邂逅语】瞧着鲁班刻凤凰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班要雕刻一只凤凰,周围很多人前去围观,不一会,凤凰的头刻出来了,人们开始议论纷纷,有说像仙鹤的,有说像老鹰的,有说像野鸭子的。待凤凰全部雕刻出来后,人们纷纷赞美鲁班是如何神奇,刻得多么好

  【成语举例】你应该多干点实事,不要总评头品足。

  【成语造举】

  ◎ 过多地评头品足,不适当的埋怨,无穷的`忧虑,数不尽的清规和戒律,以为这是指导农村中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正确方针。"

  ◎ 他们倒什么也没问,又去看我那包里的早年照片,很有兴趣地评头品足,甚至连穿旗袍都说是怪模怪样的奇装异服。

  ◎ 苏娅的手袋就装着一册新诗集《疯狂的竖琴》清样,自然不愿掏出来让此人评头品足,只说:"不过你最好别读,太看得起我,我可能会受宠若惊。"

  成语故事 篇11

  孟母的三乐章讲述了孟子从玩耍到学习的童年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位伟大的.学者,名叫孟子。孟子小时候住在墓地附近。他和邻居的孩子把葬礼当成一种游戏。由于孟子学习不努力,孟母先后两次搬家,最后搬到学校附近。

  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影响,孟子开始注重学习,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学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在年轻的时候要养成好习惯,只有好习惯才能成就大事。

  成语故事 篇12

  【注音】qù shí cún xì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子贡问孔子有关为政之道。孔子说:“有足够的食物与军事力量,百姓讲信义就可以。”子贡问:“迫不得已要去掉其中一项怎么办?”孔子答道:“去兵”,子贡再问还要去掉其中之一怎么办?孔子道:“去食。自古下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典故】去食,自古缘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解释】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结构】联合式

  【押韵词】丧失殆尽、置而不问、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夤缘求进、金相玉振、一之谓甚、千依百顺、粲花之论、按图索骏、存亡有分、......

  【成语举例】《传》称“去食存信”,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

  成语故事 篇13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结果,兔子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案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寓意:

  ①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的不可能发生的。

  ②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

  ③比喻不想努力,就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④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官员的愚笨。

  成语故事 篇14

  包拯是北宋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端州的砚台很有名,以前的知州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征收几十倍的砚台来巴结上司。包拯到任后,命令只造上贡朝廷的数目,一块也不能多,老百姓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时,一次契丹在边境集结军队,边境的州郡逐渐紧张起来,朝廷派包拯到河北调发军粮。包拯说:漳河地区土地肥沃,百姓却不能耕种,邢赵三州有民田一万五千顷,却被用来牧马,请求全部给老百姓耕种。造福了河北的百姓。

  包拯任开封府府尹时,因为是京城,很不好管理。按以前的规定,百姓告状要先写状子,再托府吏传进来。包拯破了这个规矩,大开府门,让老百姓直接到堂上来陈述,这样官吏再也做不了手脚。一次,开封发大水,水排不出去。包拯一调查,原因是许多权贵在疏通的河道上筑了许多花园、亭台。包拯限期他们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肯拆,还拿出一张地契,说那块地是他的。包拯详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伪造的。包拯马上拆了他的花园,并奏明仁宗皇帝。后来大水就退了。

  由于包拯铁面无私,一年时间就把开封治得井井有条。权贵们都收敛了许多,一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怕,说要看到包公的笑脸比看到黄河水变清还难。老百姓却很喜欢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包老。

  笑比河清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作文02-03

成语故事大全02-04

成语故事作文15篇02-04

成语故事作文(15篇)02-04

成语故事的读后感02-02

成语故事读后感02-06

《成语故事》读后感02-06